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大全

棕櫚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m.feedthegoat.com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7-05 08:40:04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【中藥名】棕櫚 zonglv

棕櫚

【別名】棕毛、棕櫚皮、拼櫚木皮、棕皮。

【英文名】Trachycarpi Petiolus。

【藥用部位】棕櫚科棕櫚的葉鞘纖維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常綠喬木。干圓柱形,不分枝。葉簇生于干頂;葉片圓扇形,開展時掌狀,深裂至葉片的中部以上;葉柄質堅硬,兩側邊緣具刺,柄基部有抱莖的葉鞘,分裂為棕褐色纖維狀毛(即棕衣)。肉穗狀花序,自葉叢中抽出,下部有多數(shù)大形鞘狀苞;花小,多數(shù),淡黃色,單性,雌雄異株。核果球形或近腎形,具短柄,常有宿存的花被片;種子1?;ㄆ?~5月,果期11~12月。
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山林疏林。主產(chǎn)于華東、華南、西南各地。
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時割取葉鞘,除去纖維狀棕毛,曬干。

【藥材性狀】長條板狀,一端較窄而厚,另一端較寬而稍薄,大小不等。表面紅棕色,粗糙,有縱直皺紋;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,纖維的兩側著生多數(shù)棕色茸毛。質硬而脆,不易折斷。氣臭,味淡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平,味苦、澀。歸肺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收斂止血、止痢止帶。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收斂止血藥。
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3~9克。外用:適量,研末,外敷。一般炮制后使用。用治各種出血癥,如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,尤多用于崩漏。

【藥理研究】可縮短凝血時間,具有止血作用。

【化學成分】本品主要含葡萄糖木犀草素、木犀草素-7-O-蕓香糖苷、甲基原棕櫚皂苷B、對羥基苯甲酸、右旋兒茶素、原兒茶酸、沒食子酸等成分。

【使用禁忌】出血諸證瘀滯未盡者不宜獨用。
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婦人經(jīng)血不止:棕櫚皮(燒灰)、柏葉(焙)各30克。上二味搗羅為散,酒調下6克。(《圣濟總錄》棕櫚皮散)

②治久鼻衄不止:棕櫚、刺薊、樺皮、龍骨等分。為細末,每服6克,米飲調下。(《雞峰普濟方》棕櫚散)

③治小便不通:棕櫚皮毛,燒灰存性,以薄酒調下即通。累試甚驗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)

④治高血壓:鮮棕櫚皮18克,鮮向日葵花盤6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(《江西草藥》)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