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中藥名】山銀花 shanyinhua
【別名】土忍冬。
【英文名】Lonicerae Flos。
【藥用部位】忍冬科植物華南忍冬的花蕾或帶初開的花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多年生常綠藤本。老莖黃褐色至黑褐色,嫩莖節(jié)有環(huán)紋,幼時披毛,成長時全部脫落近無毛。單葉對生,卵圓形至橢圓形,主脈有短疏毛,葉背密生白短柔毛;葉柄長,有短柔毛;苞片披針形,極小,密生小硬毛,萼齒三角狀披針形?;ǔ蓪ι谌~腋或頂?shù)幕ㄐ虮?,花冠管狀,稍被柔毛,初時白色,后變成黃色,外面有倒生短糙毛及腺毛。漿果橢圓形,熟后黑色,種子1~2枚。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及路旁和亂石堆,野生。廣東、廣西有栽培。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初花開放前采收,干燥。
【藥材性狀】棒狀,上粗下細,略彎曲。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(久貯色漸深),密被灰白色毛。偶見葉狀苞片?;ㄝ嗑G色,先端5裂,裂片有毛,開放者花冠筒狀,先端二唇形;雄蕊5個,附于筒壁,黃色;雌蕊1個,子房無毛。氣清香,味淡、微苦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寒,味甘。歸肺經(jīng)、心經(jīng)、胃經(jīng)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解毒、涼散風熱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6~15克,煎服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用治癰腫疔瘡、喉痹、丹毒、熱毒血痢、風熱感冒、溫病發(fā)熱等病癥。
【藥理研究】具有抗菌、抗病原微生物、抗毒、抗炎、解熱、促進炎性細胞吞噬功能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。降血脂,中樞興奮,抗生育,輕度預防大鼠幽門結扎性胃潰瘍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揮發(fā)油,油中含30多種成分。另含木犀草素、異綠原酸、木犀草素、蘆丁、槲皮素、金絲桃苷、亞麻酸乙酯、香荊芥酚、β-谷固醇-D-葡萄糖苷、豆固醇-D-葡萄糖苷、灰氈毛忍冬皂苷甲、灰氈毛忍冬皂苷乙、綠原酸等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不能當金銀花用。脾胃虛寒及瘡瘍屬陰證者慎服。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太陰溫病初起,邪在肺衛(wèi),但發(fā)熱而不惡寒,且口渴者:連翹30克,山銀花30克,苦桔梗18克,薄荷18克,竹葉12克,生甘草15克,芥穗12克,淡豆豉15克,牛蒡子18克。上杵為散,每服18克,鮮葦根湯煎服。(《溫病條辨》銀翹散)
②治太陰暑溫,汗后余邪未盡。頭感微脹,視物不清:鮮荷葉邊6克,鮮山銀花6克,西瓜翠衣6克,鮮扁豆花一枝,絲瓜皮6克,鮮竹葉心6克。上藥用水二杯,取一杯,一日二次分服。(《溫病條辨》清絡飲)
③治發(fā)背,惡瘡,托里,止痛,排膿:山銀花120克,甘草30克(炒)。上為粗末,每服12克,水、酒各一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之。(《衛(wèi)生寶鑒》)
④治癰疽發(fā)背初起:山銀花240克,水十碗,煎至二碗,入當歸60克,同煎至一碗,一氣服之。(《洞天奧旨》歸花湯)
⑤治乳腺不行,結成癰腫,疼痛不可忍者:山銀花、當歸、黃芪(蜜炙)、甘草各7.5克。上作一服,水煎,入酒半盞,食后溫服。(《濟陰綱目》金銀花散)
⑥治乳巖積久漸大,色赤出水,內潰深洞:山銀花、黃芪(生)各15克,當歸24克,甘草5.4克,枸橘葉(即臭橘葉)五十片,水酒各半煎服。(《竹林女科》銀花湯)
⑦治濕溫、溫熱之邪,郁阻肺氣,咽喉不利疼痛:連翹30克,牛蒡子18克,山銀花15克,射干9克、馬勃6克。上藥搗成粗末,每用18克,水煎片刻,待香味大出后,即可服用。(《溫病條辨》銀翹馬勃散)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