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常識

中藥煎服方法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m.feedthegoat.com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6 09:29:23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一、煎法

中藥在煎煮時,首先應注意煎藥用具、煎藥水量、煎藥的火候及煎藥的方法。

1.煎藥用具: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、陶器、瓦罐,因其導熱圴勻,熱力緩和,鍋周保溫性強,水分蒸發(fā)量少,不易發(fā)生化學變化且價格低廉。也可用搪瓷器皿、鋁鍋、不銹鋼鍋、鐵鍋、銅鍋等煎煮藥物。

2.煎藥用水:煎藥用水以潔凈為原則,自來水、井水、純凈水、蒸餾水圴可。用水量多寡有多種計算方法,但常用的是目測,煎藥時觀察加水量超過藥面2-3厘米即可;另外一種以每克藥材加水10毫升為標準來粗略估算需水量。

3.煎藥火候:煎藥火候分“武火”、“文火”。武火指火勢急,火力猛,溫度上升快,水分蒸化多的一種煎法。文火指火勢緩,火力弱,溫度變化不大,水分蒸發(fā)慢的一種煎法。一般煎藥先用武火煎沸,后改用文火再煎10-15分鐘即可。但有些方劑如解表劑、清熱劑、芳香藥為主的方劑只用武火,不宜文火久煎。而厚味滋補類方藥宜文火久煎,以使藥味盡出。此外附子、狼毒、烏頭等有毒藥宜慢火久煎,以減低其毒性。

4.煎藥方法:一般煎煮方法,首先將藥物置于容器中,加冷水浸泡20-30分鐘,然后加蓋放火上加熱煎煮。先用武火煎煮,再用文火煎煮。在煎煮過程中,要注意適度攪拌,以免糊鍋,同時也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。但不宜過于頻繁打開鍋蓋子,以盡量減少揮發(fā)性成分的喪失。文火煎煮10-15分鐘后,濾取第一次藥液;然后加熱水適量,依上法煎煮,取第二次藥液。將兩次藥液混勻,依醫(yī)囑服用。另外,還有一些藥物需要特殊方法來煎煮,現(xiàn)介紹如下:

(1)先煎:介殼類、礦石類藥物,如龜板、鱉甲、磁石等,因質地堅硬,難以出味,應打啐先煎,煎煮后20分鐘再下其它藥物,以使藥性充分煎出。除此,泥沙含量大的藥物如灶心土、糯稻根等,或質地較輕而體質大的藥物如夏枯草、白茅根、竹茹等,應先煎取汁澄清,然后以藥汁煎煮其余藥物。

(2)后下:氣味芳香,借其揮發(fā)油取效的藥物,如薄荷、砂仁、白豆蔻等,宜在一般藥物煎好時下,煎4-5分鐘即可,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。

(3)包煎:為防止煎藥后藥液渾濁及減少藥物對消化道、咽喉的不良刺激,如赤石脂、滑石、旋覆花、車前子、枇杷葉等,要用紗布將藥包好,再放入藥鍋煎煮。

(4)單煎:又稱另燉或另煎,某些貴重藥物如人參、西洋參、犀角(代)、羚羊角(代)等,為了盡量保存其有效成分,減少同時煎煮被其它藥物吸收,可另煎。

(5)烊化:膠質、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,如阿膠、龜膠、鹿膠、蜂蜜、飴糖等,用時應單獨加溫溶化與藥液兌服,或加入煎好的藥汁中溶化后服用。因其同煎時易黏鍋煮焦,且黏附其它藥,影響煎出率。

(6)沖服:散劑、丹劑、水丸、自然藥汁,以及某些貴重藥物或芳香藥,需要沖服,如麝香、牛黃、三七、六神丸、生地黃汁等。

二、服法

服法包括服藥時間和服藥方法。

1.服藥時間:人體生理活動、病理變化都遵循一定的時間規(guī)律。一般藥物宜在飯前1個小時服用。驅蟲藥在晨起空腹時服;安神藥在睡前服;截瘧藥宜在發(fā)病前2個小時服;滋補藥宜空腹服??傊莆辗帟r間的規(guī)律性,通過選擇最佳服藥時間,以最大限度發(fā)揮藥物的療效,更好地服務于臨床。

2.服藥次數(shù):一般是1日1劑,分早晚2次服用,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;病性危重的,可1次頓服;咽喉病多采用噙化;嘔吐的患者可取少量頻服。

3.服藥方法:一般湯劑多用溫服。解表藥宜熱服,并溫覆或喝熱粥以助汗出。熱證服寒藥,宜涼服。寒證用熱藥宜熱服。但在病重邪甚,拒藥不納,出現(xiàn)嘔吐時,可采用熱藥涼服或寒藥熱服。一般服藥嘔吐的患者,宜加入少許姜汁,或用鮮生姜擦舌,或嚼少許陳皮,然后再服湯藥,或用涼服,少量頻服的方法。如遇患者昏迷,吞咽困難時,宜鼻飼給藥。對于使用峻猛或毒性藥,應審慎從事,宜從少量開始,逐漸增加,有效即止,慎勿過量,以免中毒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