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小兒推拿是中醫(yī)外治法的一部分,是以中醫(yī)理論為指導,根據(jù)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,推拿按摩小兒身體特定穴位,調和陰陽,調整臟腑、氣血功能,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小兒推拿作為一種非藥物療法具有見效快、療效好、痛苦少等特點,廣泛受到家長的歡迎和信賴。
小兒推拿手法
小兒推拿之所以有別于成人推拿是因為手法的不同。小兒推拿手法要求輕快、柔和、平穩(wěn)、著實。常用手法有推、揉、運、按、掐、摩、捏、搗、捏擠、拿、振、搓、捻、搖、取痧等10多種。
復式手法是小兒推拿所特有的,常用復式手法有:黃蜂入洞、黃蜂出洞、按弦走搓摩、龜尾七節(jié)、摩腹揉臍、水底撈月、清天河水、打馬過天河、蒼龍擺尾、鳳凰展翅、天門入虎口、運土入水、運水入土、開璇機、調五臟、肅肺法、溫運丹田、頭面四大手法等。
小兒推拿適用病癥
小兒推拿可適用于多種病癥,但有些病癥需要配合藥物或其他方法治療。筆者在臨床應用小兒推拿多年,得出以下感悟。
1.消化系統(tǒng)、呼吸系統(tǒng)病癥是小兒推拿的優(yōu)勢病種。如腹痛、腹瀉、腹脹、嘔吐、厭食、便秘、中暑、感冒、發(fā)熱、咳嗽、慢性扁桃體炎等。尤其急性功能性腹痛、腹脹、傷暑、發(fā)熱常常推拿后立竿見影,取效迅速、深受患兒及家屬認可。
2.督脈、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的推拿法在兒科諸多病癥中均能取效,可作為小兒推拿的基礎手法之一。在治療實證、表證時手法可稍重些,達到發(fā)汗、祛邪、瀉實之目的。
3.小兒“脾常不足”,在臨證時不忘顧護脾胃。脾胃之氣旺盛,疾病易趨康復。因此,治療上在選用疾病基本方時常常配合補脾經(jīng)、揉板門、運八卦以健脾助運。
4.2歲以上體實的小兒在發(fā)熱、傷暑、腹痛、吐瀉時,及時給予脊背刮痧法效果更尤,取效更快,不必拘泥于急重時用。借助牛角刮痧板、生姜油,掌握合適的手法和力度,患兒基本能配合治療。
5.小兒推拿法有適應范圍,不能夸大其治療作用,遇到急重癥、復雜病癥時要配合其他療法,以免耽誤病情引起糾紛。每次操作時間10~15分鐘左右,每日1次。穴位刮痧時一般只操作1次,或二三天后重復1次。
6.以下幾種病癥不適合小兒推拿:①有出血性疾病者;②重度營養(yǎng)不良;③局部皮膚感染或破損;④局部急性扭傷、骨折;⑤危急重癥如心、肺、肝、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、休克等;⑥不能配合治療者。
常見病癥推拿手法
感冒 因感受外邪而出現(xiàn)的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發(fā)熱、頭痛等,或伴有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。外邪以風為主,常夾雜六淫它邪形成風寒、風熱、暑濕、風燥。
治法:祛風解表。
基本方:頭面四大手法,擦推百會、四神聰穴,黃蜂出洞法,推上三關,拿風池,拿肩井。風寒感冒加掐二扇門、揉外勞宮、拿列缺以溫經(jīng)散寒。風熱感冒加清天河水、揉內勞宮、拿頸夾脊、推大椎以解表清熱。秋燥感冒:加清天河水、掐揉二人上馬以解表潤燥。暑濕感冒;加刮頸夾脊及大椎穴取痧、掃散頭部以清暑通絡。吐瀉時加取痧脾俞、胃俞、大腸俞,推七節(jié)骨,揉龜尾。
咳嗽 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,可見于多種疾病。肺失清肅為咳嗽的基本病機。根據(jù)病因不同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。
治法:清肅肺金。
基本方:清肝平肺,按缺盆,揉天突,肅肺、降肺,橫擦肺俞至發(fā)紅、發(fā)熱。外感癥狀明顯時加四大手法,拿風池,拿列缺,拿肩井。痰飲內盛時加咳穴催吐,補脾經(jīng),運板門,掐揉四橫紋,運內八卦??人匀站梅螝獠蛔銜r加補脾經(jīng)、補肺經(jīng)、補腎經(jīng),捏脊。
慢性扁桃體炎 以小兒扁桃體慢性腫大,在感冒時癥狀加重為特征。本病多為慢性過程,其基本病機為正虛熱毒未盡,痰瘀互結于喉核。
治法:扶正祛邪。扶正重在調補肺脾腎,祛邪以化痰、祛瘀、散結、清熱為主。
基本方:推三關,清天河水,清天柱骨,揉按角孫,揉扁桃體穴,拿風池,掐少商,掐商陽,揉按足三里,拿肩井。氣陰不足者加補脾經(jīng)、補腎經(jīng),揉二馬,捏脊。胃腸積熱加清胃經(jīng),清大腸,清板門,退六腑。
厭食 指小兒較長時間食欲差,不思飲食,甚至厭惡進食。由于厭食,營養(yǎng)攝入不足,影響到生長發(fā)育,也可引發(fā)其他病癥。小兒厭食常由脾虛運化無力,或中焦積滯,胃腸不能受納所致。
治法:健脾消食導滯。
基本方:補脾經(jīng),清胃經(jīng),運板門,運內八卦,掐揉四橫紋,揉按足三里,捏脊。食滯胃腸者,加揉中脘、分推腹陰陽,刮痧脾俞、胃俞、大腸俞。脾胃氣虛者加推三關,腹部按摩。
小兒腹痛 常以臍周為主,不能分清胃脘痛或腹痛,故統(tǒng)稱腹痛。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胃腸道不暢,氣機阻滯,發(fā)生疼痛。故腹痛的共同病機為不通則痛。
治法:以通為用。
基本方:背俞穴操作,從肝俞至大腸俞取痧,揉按一窩風、內關與足三里,腹部操作可摩、揉、按、振、分推腹陰陽、拿肚角等。
寒痛加推三關、揉外勞宮。伴有嘔吐加清胃經(jīng)、運內八卦、掐揉四橫紋、推天柱骨。腹瀉加補脾經(jīng)、運板門、推上七節(jié)骨。
泄瀉 小兒脾胃功能發(fā)育尚未完美,消化機能尚弱,無論內傷飲食或外感六淫,均可引起脾胃失調而泄瀉。泄瀉的基本病機是小腸不能分清別濁,或大腸傳導失常。
治法:分清別濁。分清別濁在小腸,升清降濁在脾胃,故治療以調節(jié)小腸、大腸和脾胃為主。
基本方:止瀉四法(龜尾七節(jié)、摩腹揉臍),清補脾經(jīng),推大腸,清小腸。實證瀉加揉板門、掐揉四橫紋、運內八卦。虛證瀉加補脾經(jīng)、補腎經(jīng)、揉足三里、捏脊。寒瀉加揉外勞宮、一窩風、推三關。熱瀉加退六腑、清天河水。
急驚風 多因外感熱病,內挾痰滯,侵入心包,引動肝風,致高熱驚厥。肝風內動是驚厥的總病機。
治法:開竅醒神治其標。
基本方:發(fā)作時首選掐人中、承漿、十宣(或十宣放血)、端正、老龍、委中、承山,手法要從重從快,以患兒痛楚、啼哭為佳,使患兒盡快驚止神蘇。休止期基本方:心肝同清,搗小天心,清天河水,拿曲池、拿委中、拿百蟲、拿承山,分推膻中。痰涎內盛加內運八卦、清大腸、掐揉小橫紋、揉板門。高熱加水底撈月,清天柱骨,推橋弓,冰敷囪門。
小兒腹瀉的推拿法治療方法: 方法一:分陰陽,清大腸,清小..[詳細]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